2025.04.14
2025.04.14
2025.04.14
恭賀 本會榮譽會員蔡光庭先生
參加2025年「星雲大師全集」閱讀心得寫作比賽社會組優選獎(第二名)
作品名稱:星雲大師〈福慧共修〉一文讀後心得
主辦單位:佛光山基隆極樂寺
https://www.fgs.org.tw/branch/activity_detail?BrID=D50201&LstID=F&ItmID=0&news_no=20250411000007&
作品名稱:星雲大師〈福慧共修〉一文讀後心得
星雲大師在其所著《佛法真義》一書中有著〈福慧共修〉一文,開示了福慧
雙修、悲智雙運、解行並重的知行合一之道。是以佛法强調,僅具慈悲心及願力
仍是有所不足的,需以智慧來引導慈悲心,如此所為之善事才不易有錯。民間俗
諺亦云:「修福不修慧,福中也造罪;修慧不修福,慧中也糊塗」,實乃信而有徵。
後學忝為水上救生協會授證救生員,因之對於「福慧共修」一語愈發心有戚
戚焉。是以「滿腔熱忱富慈悲,專業技術不可缺」。水上救生若以「慈悲喜捨」
四無量心觀之,或可謂:見人溺水而生憐憫拔苦之心,是為悲憫;對於溺者所施
救之慈行善舉,是為慈心;見溺者脫離險境而為其歡喜,是為隨喜;救溺時無所
畏懼而行無畏施,是為願捨。然而,能成就此一善業的基礎,則爲水上救生之專
業知識與技能。應知:溺水救援三原則乃「岸上救援勝於水中救援,器材救援勝
於徒手救援,團體救援勝於個人救援」。需知:溺者因嗆水無法呼吸而反撲時,
救者該如何從遭其死命抱住的狀態下解脫而出?進行拖帶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
事項?上岸後進行 CPR(心肺復甦)及 AED(電擊除顫器)施救時,其 SOP 標準
作業流程為何?AED 的使用方法、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為何?以此觀之,福慧雙
修、悲智雙運的重要性則近乎齊等。
福慧共修、悲智雙運之理,本質上類似於人們在探討理論與實務之間的關係
時一樣,兩者應是相輔相成、相得益彰、相互印證的互動存在才是。由此觀之,
可將佛法視為理論,而六度萬行則視作實務來看。欠缺了具足三法印、四聖諦、
八正道、十二因緣、三十七道品的理論引導,實際上幾乎難以到達「無上正等正
覺」的彼岸。理論並非一切,但卻是千年暗室、一燈即亮中的明燈,指引著解脫
之道的方向;然而實務也同等重要,誠因欠缺了忍辱、持戒、精進、佈施、禪定、
般若的切確實踐,同樣也令解脫之道遙遙無期。
因之, 「佛學」與「學佛」之差異不也正有別於此?前者著重於學理的探討,
而後者聚焦於實踐的施作。兩者其實同等重要,偏廢其一皆有缺憾、皆不圓滿。
誠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言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」。應視佛法為「體」,並以
實踐為「用」。不僅悟經,更應行經。解行並重、知行合一,寓佛法於六度萬行
之中。亦如星雲大師所倡導之「三好運動」- 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,即是以
「意存好心」為體,而寓「身做好事、口說好話」於日常生活之中,以成就身口
意三業清淨之道。如此體用兼備、福慧共修,對於正法久住、法輪常轉則必有增
上之益。